全网整合营销服务商

电脑端+手机端+微信端=数据同步管理

免费咨询热线:010-7499453

教练员“水证”泛滥,健身仍是一个销售导向型行业 - 封面评论

□蒋璟璟

“不用刷题,直接报名一天后的考试,考完即可30天拿证。”只需花费1050元,便可包含全套材料并走完全部流程直至拿证,如此“考”出的健身教练,你敢用吗?电商平台上培训机构的这些直白承诺,揭开了健身教练行业资质认证的乱象。媒体调查发现,关乎消费者健康安全的职业证书,沦为可买卖的商品,健身房里那些看似专业的指导,便可能成为隐藏的伤身陷阱。这些“水证”教练带来的直接后果,是消费者的健康受损。(法治日报)

市场化健身机构的教练人员,并没有硬性的资质准入门槛。现实中,大量的健身教练员,其实都是“没证上岗”的。而从媒体调查的情况看,既然“买证”如此容易,相关从业人员又何乐而不为呢?健身教练这一行的“水证”乱象,和此前曝光的心理咨询、医疗美容等行业的情况,其实都有着类似的逻辑。简而言之,其服务内容本身要求一定的专业性,而这种专业壁垒却并不“牢靠”——雇佣机构和服务对象,很多时候,对于这种“专业性”的把关与评判,也并不明确。

从媒体报道的案例看,有人花了上万元请私教,不但体重没减还伤了腰;有人则在教练指导下接受健身训练时受伤,进了医院……看起来,危害不小、后果严重。然而同样需要说明的是,现实中,相当多一部分人的健身、锻炼,都是很初阶的,往往很不成体系,乃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多是浅尝辄止。置于这种大背景下,那些拿“水证”蒙事的“水教练”,也就有了滥竽充数的广阔空间。一方随便练练,另一方随便教教,主打个谁也不当真。

天拿证, 便可能成为

健身背后是运动科学,越是深入、越是高阶,对于“专业指导”的要求就越高。如今,市面上,真正专业导向的健身机构并不太多,更多的,还是“业绩导向”“销售导向”。人是否专业、课上得如何,并不太重要。重要的是,说话是否好听、人情是否练达,能不能留住客户、忽悠客户续课或购买更高价的私教课?专业的健身教练,未必就是个好销售。而在这类市场化健身机构里,混得好、吃得开的,从来都是靠销售业绩。这种激励体系下,证不证的,自然不当回事了。

于健身行业来说,不会卖课的教练,不是好教练。“专业价值”并不总是与“商业价值”相统一,这构成了一个根本性的矛盾,要从根本上改变局面,最终还是得诉诸这一行业后续的深度细分,让真正“专业”的人,获得更高的初始市场定价,这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次涌入其中。

您的项目需求

*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,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。